讲座回顾 | 我院开展“高血压的药物使用”医学讲座
科普课堂
11月22日下午,我院在一楼多媒体厅组织“高血压的药物使用”医学讲座,杭州求是医院习超主任主讲,全院医护人员参与培训,杭州求是医院视频号同步直播。
高血压患者中,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没有症状的。但,没症状不等于没危害。
高血压之所以被称为“沉默的杀手”,就是因为它的危害常常来得悄无声息。有些患者虽然没有症状,自我感觉也良好,其实全身多个器官却在慢慢受损:
过高的血压要求心脏更卖力地工作,久而久之可诱发心肌梗死、心力衰竭;高血压可能破坏脑部的血管,引起脑出血、脑卒中;高血压还长期损伤肾脏血管,加重肾脏负担,甚至造成肾脏纤维化、萎缩、功能衰竭等等。
所以说,不管有没有症状,都要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,别等并发症找上门才后悔!
绝大多数高血压是终身性的慢性病,需要长期用药控制。
用药后血压正常,是药物的作用结果,并不是说高血压已经“好了”。一旦停药,血压就会重新升高。
有些患者血压高了就吃药,降下来就停药,这种按需用药的模式会导致血压忽高忽低,总是处于波动之中。这样一来,心梗、脑卒中等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会大大增加。
总之,降压药不可以想吃就吃、想停就停,一定要坚持按时服药,并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进行用药的调整。
A(ACEI):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(普利类),如卡托普利、依那普利等;A(ARB):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(沙坦类),如氯沙坦、替米沙坦等;B(BB):β受体阻滞剂(洛尔类),如比索洛尔、美托洛尔等;C(CCB):钙通道阻滞剂(地平类),如氨氯地平、硝苯地平等;D:利尿剂,比如氢氯噻嗪等。
老年高血压治疗药物选择,推荐利尿剂、钙拮抗剂、血管紧张素Ⅱ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,均可作为初始或联合药物治疗。无并存疾病的老年高血压不宜首选β受体阻滞剂。
我国的临床试验结果也表明,老年人甚至高龄老年人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可以显著获益。
1、
药物治疗的起始血压水平
65~79岁的老年人,如血压≥150/90mmHg,应开始药物治疗;血压≥140/90mmHg时可考虑药物治疗;≥80岁的老年人,缩张压≥160mmHg时开始药物治疗。
2、
降压的目标值
老年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收缩压达标,共病和衰弱症患者应综合评估后,个体化确定血压起始治疗水平和治疗目标值。65~79岁的老年人,第一步应降至<150/90mmHg;如能耐受,目标血压<140/90mmHg。≥80岁应降至<150/90mmHg。
双侧颈动脉狭窄程度>75%时,中枢血流灌注压下降,降压过度可能增加脑缺血风险,降压治疗应以避免脑缺血症状为原则,宜适当放宽血压目标值。衰弱的高龄老年人降压注意监测血压,降压速度不宜过快,降压水平不宜过低。
3、
药物治疗注意事项
老年性高血压治疗,主要在于预防心力衰竭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。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,提高心脏排血量,保护肾功能,同时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及药物性低血压等危险。
老年人的肝脏和肾脏的功能较低,易造成药物的蓄积,同时对血容量的减少和交感神经的抑制敏感。压力反射敏感性降低等常易发生低血压反应,老年人心脏储备能力降低易发生心力衰竭,因此老年人使用抗高血压药物要从小剂量开始,逐渐增加用药量,使得血压的下降较为缓慢、稳步。
在降压的过程中,要注重老年人高血压的心输出量降低、血管阻力异常的现象,减少各重要脏器由于血压的下降所导致的储备功能下降的现象,增加心脏、脑和肾脏的血流量,防止心肌缺血和脑梗塞的发生。
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。做到稳定长期用药,达到控制血压,减少高血压并发症,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。
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~